'<--#include file="../userLogin/judge.asp"--> 机械行业央国企专题研究:从做大到做强,央国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-山东不锈钢网
注册会员:57743家 | 当前在线:6
山东钢铁网 山东有色网企业邮局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日期: 栏目: 类别: 地区: 关键字:
 当前位置:首页 >> 相关产业 >> 机械

机械行业央国企专题研究:从做大到做强,央国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

http://www.shandongbxg.com/  发布时间:2023/3/31   我要打印   IE收藏
 一、机械央国企乃国之重器,盈利能力有待提升

(一)机械板块中,央国企具有显著的估值折价

我们观察到机械板块的央国企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市值,但却有显著的估值折价。估值角度,机械板块央国企PE TTM估值折让20%-30%。根据wind统计,机械板块 的央企PE TTM中位数为25x,PB LF中位数为2.2x,地方国有企业的PE TTM中位数为24x,PB LF中位数为2.4x,均显著低于民企。市值角度,央企和国企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值得更高的重视。机械行业合计526家上市公司,央国企有97家,数量占比18%。从市值占比的角度看下,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占据了机械公司市值的33%,数量少、但市值大,值得更多的重视。

(二)机械行业央国企产值高、但盈利能力有待提高

机械行业的国企和央企的盈利能力较弱,仍然有待提升。从ROE、利润率角度进行 比较,央国企的盈利能力较弱,净利率在4%左右、仅仅是民企的1/3左右;ROE在5- 6%左右,也显著较低。人均产值显著高于民企,但人均创利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21年央企人均产值161万 元、国企在113万元左右,高于民企和外资,这和央企和国企占据着支柱性的行业属 性相关。但由于其盈利能力较低,央企和国企的人均创利分别为6万元和5万元左右, 有较大提升空间,这与市场一贯对于国企的效率相对不高的理解较为接近。

二、央国企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抓手,逆周期中地位凸显

信贷和基建,是我国逆周期调节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。观察历史上的经济周期,我 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,企业投资具有顺周期性,因此,政策常常把信贷作为逆周期 调节的抓手。受制于企业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,借贷意愿较弱,因此,央企和国企在 下行周期中的投资往往更为坚决,最终常常以基建投资的方式体现。当前的下行周期可以验证,基建正发挥托举作用。正如我们在2022年Q4开始观察到 的,主动去库存的下行周期中,信贷持续增加,是典型的去库存的经济下行周期的 特征,因此,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基建投资额,在逆势增加。 因此我们认为,经济下行和弱复苏周期中,央国企的地位会得到凸显。

2014年开启的国企改革,也是基于相同的历史背景——去库存和增加信贷的下行周 期。 2014年10月底,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 国企改革领导小组。有了组织和方向,接下来纲领性文件的出台,正式带领国企改 革驶向深水区。2015年国企改革“1+N”政策体系出台,其中“1”是《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“N”是若干配套改革意见或方案。“1+N” 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了“四梁八柱”,确立了国企改革主体框架,成为坚 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。

国企改革和弱复苏的背景,让2014-2015年的央企指数获得较高超额收益。在上一轮 国企改革中,我们观察到,央企指数在2014年Q4到2015年Q1跑出了较多的超额收 益,并且这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,在未来还能持续维持相比万得全A的相对收益。因此,机械行业的央企相比民企具有更强的逆周期性。我们将机械板块的央企和民 企进行比较,也能看出,在2018-2019年的下行周期中,央企的表现优于民企,但在 2020和2021年的上行周期中,央企的增速弹性要弱于民企。因此,此刻关注央企和国企改革有两个重要的意义:其一,经济下行和弱复苏周期 中,央国企的宏观调控地位会得到凸显。其二,央企的盈利相比民企具有更强的逆 周期属性,在弱复苏周期中,显得更有韧性和稳健。

三、这一轮央国企改革有何不同?

认识到此时关注央国企的重要性后,我们回到第一部分的问题:如何改变央国企当 前效率相对不高的现状?

(一)股权激励,是理顺机制、优化管理的办法

2020年5月,国务院印发《指引》提高央企股权激励的可操作性。2020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》,系统梳理股权 激励计划制定的政策要点,明确提出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的导向要求,在现有法律法 规制度下,为央企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,既有原则也有具 体的操作细节,有利于推动中央企业更科学高效规范地开展工作,充分调动各类人 员积极性和创造性,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《指引》强调“宽进严出”考核,对标同行75分位的要求,有望充分释放企业经营 效率。《指引》指出,权益授予环节的业绩目标水平可以结合同行业平均业绩(或者 对标企业50分位值)确定,但权益生效(解锁)环节的业绩目标水平应在授予时业 绩目标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,需参考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,难以确定业绩目标 绝对值水平的,可以通过与境内外同行业优秀企业业绩水平横向对标的方式确定。 我们认为,未来央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或迎爆发期,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。

(二)经营角度,央企考核更加重视盈利能力

2023年,央企考核目标调整为“一利五率”。近年来,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现高 质量发展,国资委探索建立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。2020 年,首次形成“两利三 率”指标体系,包括净利润、利润总额、营业收入利润率、资产负债率和研发经费投 入强度。2021年,为引导中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,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,完 善为“两利四率”。2022年,针对“两利四率”指标,进一步提出“两增一控三提 高”的总体要求。2023年,国资委将中央企业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由原来的“两利 四率”调整为“一利五率”,包括:利润总额、净资产收益率、营业现金比率、资产 负债率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、全员劳动生产率,同时提出了“一增一稳四提升”的年 度经营目标,推动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。

“一利五率” 的核心是对盈利能力的考核,是对于过去央企效率相对不高的问题的 直接回应。本次提出的“一利五率”较去年的“两利四率”,有两个主要变化:(1) 新增了净资产收益率、营业现金比率这两个指标。过去的低估值体现在经营效率低、 应收账款太多,这几个指标直接回应市场关切;(2)对“资产负债率”的要求从“控” 转变为 “稳”。央国企资产负债率在50%-55%之间,基本维持稳定。因此,“一利 五率”的考核重心在于盈利能力。一些央国企已率先推出股权激励,将盈利目标和股权激励相结合。徐工机械今年2月 份完成了股权激励,考核ROE、净利润和分红比例,且不低于可比公司75分位,这 也是当前央国企股权激励普遍考核的几个指标。

未来央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或迎爆发期,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。过去国企和央企 股权激励较少,未来预计会有更多的公司进行股权激励、提振员工积极性、进行管 理变革,鼓励央国企由粗犷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。预计未来几年内央企和国企 的股权激励或迎爆发期,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。 我们统计了2016年Q1至今各个季度A股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公告的公司数,其中 实行股权激励的央企、国企数量占比相比于A股中央企、国企的数量占比较低。如下 图,2022年全年,发布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央企、国企数量按季度平均占比仅11%, 远低于A股公司中央企、国企的占比(26%)。

从股权激励普及率的角度看,央国企股权激励覆盖面有较大提升空间。2005年至 2023年3月23日,在A股5126家公司中,有2720家曾发布股权激励公告,总体股权 激励普及率(即实施过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数量占比)达53%。而在911家地方国企 和441家中央国企中,股权激励普及率分别为33%、41%,相较于总体普及率较低。我们认为,具备需求弹性+全球竞争力的央企国企,将受益于估值修复。从PB-ROE 视角,我们对于机械板块公司进行了筛选。我们认为,一些下游需求具备弹性、具备 全球竞争力的央企和国企,能够在这一波央企和国企的系统性估值修复中迎来更好 的表现。这一部分,我们将对于各板块的核心标的进行梳理。

四、通用板块:看好机床和叉车领域的领军国企

(一)叉车行业:推荐安徽合力,精益管理改善经营

下游以传统制造业(79%)和仓储物流行业(21%)为主,呈现弱周期、弱成长的 属性。2022年中国市场销量104.8万台,同比下降4.7%,但以价格低廉的电动步行 式仓储叉车为主,而行业具有锂电化趋势,锂电叉车价格贵一倍、但在2年左右能收 回差价,全生命周期费用明显更低。行业销量结构改善,公司收入增速明显快于销 量增速,在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的背景下,利润增速明显更快。 竞争格局:双寡头市场。叉车行业中,杭叉集团、安徽合力市占率最高,根据公司年 报和官网,2021年双寡头合计市占率为48%。二线品牌如中力、如意等,与双寡头 差距较大,外资品牌份额已经逐渐占比缩小。 合力的优势体现在:(1)精益生产,实施0库存管理(这是一把双刃剑,在原材料 价格大涨时,0库存会导致利润率快速下降);(2)零部件以自产为主。当前处于 复苏深化的过程中。

(二)机床行业:推荐秦川机床,沉淀深厚发力零部件

机床行业老兵,改革焕发新活力。集团拥有秦川机床本部、宝鸡机床、汉江机床、汉 江工具、沃克齿轮、秦川格兰德、秦川宝仪等多家企业。2020年法士特集团入主, 公司进行内部改革并制定“5221”发展战略,将核心业务板块划分为“机床类”、“高 端制造”、“核心零部件”、“基于核心数控技术的智能制造”四块。

专用通用齐发力,加大五轴机床布局。在专用机床领域,公司的齿轮加工机床、螺 纹磨床、外圆磨床优势显著;公司加快五轴研发投入,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研发,在 精度与高速技术指标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在通用机床领域,控股子公司宝鸡 机床涵盖五轴复合加工中心、车削中心、龙门/卧立/立式加工中心等,产品齐全。积极推动核心零部件自研化。丝杠、导轨产品瞄准高端客户,研发型号产品超过60 个;通过收购沃克齿轮进一步优化零部件业务,机器人RV减速器已经实现大批量放 量。

五、基建类:国企改革注入活力,利润率中枢有望抬升

(一)徐工机械:优质资产注入,新徐工整体上市活力迸发

新徐工的市场化程度提升,活力进一步释放。从现有的股权结构看,大股东的持股 比从38%下降至20%,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提升,增强公司市场化运作机制。2022 年10月,公司进行了换届,新的董事会也组建完毕,新班子任期3年。新徐工在激励 机制会更加市场化,同时在内部审计、控制等进一步加强。我们预计新班子上任后, 对内部的组织架构、运营效率、流程设计等领域都将进行优化。

发布股权激励草案,未来更重视利润和现金流。2023年2月,公司发布了限制性股票 激励计划草案,激励对象为实施本计划时在公司任职的董事、高级管理人员、中高 层管理人员、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,合计不超过2000人。本次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 性股票数量占公告时的1%,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激励动作。根据本次激励计划的安 排,考核周期为2023年至2025年,核心是强调了净利润及ROE。2023-2025年的利 润达标下限为53亿元、58亿元、65亿元;ROE达标下限为9%、9.5%、10%。预计新徐工将更注重盈利能力的提升,后续的改善方向包括优化内部管理、完善事业部 之间的协同、更合理的适应市场化竞争、打磨优势产品出海等。

优质资产注入,新徐估值重塑。从股权结构看,大股东的持股比从38%下降至20%, 新徐工在激励机制会更加市场化,且织架构、运营效率等都将进行优化。注入后,挖 机、混凝土机械、矿机、高机都是增量资产。21年挖机收入已达252亿元,净利润18.6 亿元。从收入和利润增厚的角度,挖机的增量显著高于其他设备。新徐工迎来估值 重塑的逻辑主要三点,(1)挖机增厚利润和出海能力:与徐工有限的综合毛利率相 比,是向上的拉动项,意味着挖机整体注入徐工机械后,上市公司毛利率将迎来上 行,且更利于出海;(2)高机和矿机,徐工处于领先位置:因为高空平台和矿机, 均是成长性更强的产品,有利于和其他主机厂差异化竞争;(3)公司盈利中枢的上 移:挖机的高盈利拉动、也包括海外占比提升的拉动、费用率控制也将优化。

徐工的利润率波动性较小,且弹性小于三一和中联。我们认为原因包括两点,(1) 徐工的产品丰富度更高:徐工的主力产品是起重机,21年收入占比为32%,其他产 品的占比更小;而同期三一的三大主力机型收入占比为84%、中联的起重机和混凝 土机械占比也达79%。品类分散会使徐工利润率的弹性变小,稳定性提升。值得注 意的是,利润率的稳定性和韧性,在行业下行期以及筑底时是公司的α。在2019年 后,随着内销竞争加剧,三一和中联的毛利率下行较为明显,徐工毛利率稳定且在 22年有所提升,体现出了品类丰富的优势。(2)徐工的费用率管控良好:拉长视角 看,徐工机械的期间费用率管控相对较好,长期处于三个主机厂最低值。

(二)铁建重工:订单饱满,迈向全球

公司产品竞争力强、竞争格局好。铁建重工的主要产品主要包括隧道掘进机、轨交 装备、特种装备等,2021年隧道掘进机收入占比为50%。掘进装备公司与中铁工业 形成双寡头格局,且产品高壁垒、高利润率。公司2021年整体毛利率为33%、净利 为率17%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地下工程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大规模定制化企业,公 司研发实力、市场占有率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、品牌影响力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 根据公司2022年中报,公司引水工程TBM产品市占率达70%;矿用TBM在2022年上 半年市占率达50%,盾构机市占率第一。

疫情使项目延后,2022年新签合同实现高增,2023年高增持续。海外市场有代表性, 21年年中之前新签合同受影响,21年下半年新签合同金额开始修复。根据公司2022 年中报,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新签合同96.5亿元,同比增长33.2%。根据公司对新 签和推的公告,2022Q1-3公司新签合同117亿元,同比增长26.9;其中隧道掘进机业务新签合同70.8亿元,同比增长40.7%。根据公司公告,2023年1-2月公司实现新 签合同11.63亿元,同比增长41.95%;其中隧道掘进机新签订单6.33亿元,同比增长 95.2%,在2023年呈现继续加速的状态。

海外经营稳步推进,项目多点开花。公司2019年开始进入海外市场,近年发展提速。 根据公司2022年中报,公司22H1海外新签合同金额为9.0亿元,同比增长126%,海 外市场发力显著。通过属地经营和持续跟进,在印度地铁项目、意大利西西里高铁 项目、智利地铁项目、斯里兰卡引水隧道项目、土耳其伊兹密尔地铁项目等实现多 点开花。根据公司2023年1-2月份重大合同签约中标公告,公司23M1-2海外新签合 同金额为2.42亿元,同比增长34.22%。公司在境外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罗宾斯公司、 海瑞克公司等国外知名厂商,其进入行业时间较早,且具备本土优势。公司海外订 单的快速增长,将强化公司走向全球。

(三)中铁工业:盾构机龙头,多领域发展

公司盾构机市场份额较大,综合竞争力强。中铁工业是盾构机龙头,与铁建重工形 成双龙头局面,中铁工业的市占率高于铁建重工。国产盾构机的蓬勃发展,也是比 较依赖两家的竞争和进步。公司近年业绩稳健增长,2021年实现营收272亿元,同比 增长11.8%;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3亿元,同比增长1.1%。 公司盾构机优势明显,全球化发展提速。盾构机,在西欧和北欧实现了盾构/TBM的 出口;在亚洲区域,公司主要切入的市场包括新加坡、以色列、韩国、卡塔尔等,在 泰国、印度等也有销售;在美洲,产品覆盖到了巴西,在里约地铁实现盾构的销售。 大型盾构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地铁、水利、矿山等。公司盾构机的参数指标处于 市场领先位置,预计未来全球化发展仍将加速。

新签订单稳步增长。公司近年新接订单稳步增长,钢结构制造与安装板块的订单占 比和增速均较高。从整体接单金额看,公司2022年合计接单514亿元,同比增长9.9%, 近年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,公司接单增速始终保持在10%以上。根据公司中大合同 签约公告,2022年公司海外新签约合同金额为28.4亿元,同比增长34%,达到近年 最快的增速。 公司丰富盾构机/TBM 产品谱系,开拓新的应用场景。从国内市场来看,除地铁市 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外,盾构机/TBM 在抽水蓄能、铁路、矿山等领域实现了有效拓 展。公司加强与欧洲、日本、韩国等发达国家建筑承包商的紧密合作,盾构机/TBM 产品成功出口至奥地利、葡萄牙等国,在欧洲市场实现了进一步拓展。

六、工业气体:千亿市场,看好稳定增长公司

工业气体市场保持超GDP增速增长,规模已超千亿。对比2015年以来我国工业气体 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与我国GDP增速,2015-2019年,工业气体市场规模每年的增速 在GDP增速的1.2-1.8倍间,5年的平均值为1.55倍。我们取2015-2019年的平均值, 假设2020和2021年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增速/GDP增速均为1.55,预计2021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719亿元。

1. 杭氧股份: 空分设备龙头转型气体领域,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气体服务商之一。根据杭氧股份官 网,公司以空分设备发家,空分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%以上,产销量稳居 全球第一;2003年设立建德气体公司,进军气体服务行业。之后设备、气体双向发 展,凭借在设备上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,重走海外巨头发展路线,气体业务实现弯 道超车,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气体服务商之一。气体产业规模不断壮大,有望持续快速增长。当前气体业务是杭氧最大业务板块, 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根据杭氧2022半年报,气体项目领域,22H1公司陆续取得锂电 新材料、电子气、玻纤等供气项目;加氢领域,首个6000kg/天加氢站项目成功实施; 稀有气体领域,公司在现有年产600立方米精制氙气、6000立方米精制氪气产能基础 上,目前正在新建年产2000立方米精制氙气、20000立方米精制氪气项目,同时积 极推进精氖氦提取装置开车调试及投运工作。

内部治理持续提升,发布激励计划激发内生活力。杭氧近年来强化费用管控,提高 运营管理能力,期间费用占收入比例呈现下滑趋势,其中财务费用与销售费用下滑 趋势皆较为明显,管理费用(含研发费用)占营业收入在8-9%波动。2021年,公司 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,拟授予的激励对象包含688名核心管理人员及业务技术骨 干,占2020年年底员工总人数的15.45%,充分绑定公司与核心人员利益,激发员工 积极性。

2. 陕鼓动力:老牌机械企业,能量转换设备占据绝对市场份额。1968年陕西鼓风机建厂,1996年 陕鼓集团成立,1999年设立陕鼓动力,彼时专注于透平压缩机组、工业流程能量回 收装置和透平鼓风机组等各种透平机械及系统。公司主要设备产品为TRT系列机组、 硝酸机组、空分机组,占据绝对市场份额。据陕鼓动力官网披露,公司覆盖50万-450 万吨/年规模的催化裂化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%,压缩机多变效率达89%-92%,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硝酸四合一机组已储备45-60万吨/年设计制造能力,市占率达 98%、尾气透平市占率高过95%。同时,陕鼓在空分全流程领域进行布局,空分压缩 机组在国产化市场占有率高于80%;TRT可覆盖世界所有范围高炉(380-6500m3), 市占率超过90%。

价值转型,气体和储能是两大看点。(1)气体业务进入快速新增通道。2018年二次 转型开始实施后,陕鼓气体项目投资大幅增加,不断收购其他公司空分资产壮大公 司气体运营规模,气体产品与气体服务成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0年首次实现 直销业务突破,截至2022H1累计签订29家直销客户,45个储罐业务,累计实现液体 销售收入2亿元,直销收入2913万元;

(2)进军压缩空气储能,开启新成长空间。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起步较晚, 在各类型储能装机量占比中,压缩空气储能目前仅占3.2%。陕鼓动力2022年实现设 备供应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空气压缩机组及配套和辅助 系统设备,占据先发优势。 费用控制较好,费用率持续降低。公司通过战略转型和内部市场化变革,聚焦分布 式能源市场,市场容量及市场订单稳步增加,费用水平优化。 2018、2021年度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并陆续授予完成,且在股权激励带来的人工 费用摊销压力下,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3.71%,管理费率稳定下降。

七、造船与海工油气:顺周期持续推动公司业绩改善

(一)中国船舶:大周期稳步上行,中国造船业强势崛起

全球新船接单量持续高位,高端船型订造驱动投资增长。根据Clarksons统计,2022 年全球造船接单量继续维持高位水平,规模共计约8300万载重吨;此外,造船投资 额再创近年新高,2022年总投资达1243亿美金,在上一年高位基础上提升8.4%。投 资船型来看,LNG船需求快速扩张,新增投资金额达391亿美元,同比增长150.6%。

全球船厂建造排产饱满,为高船价提供稳定支撑。从2023年3月全球船舶预计交付时 间统计来看,2023年交付规模将达到8400万载重吨,同比增长约82.6%。2024、2025 年预计交付量为7500/4500万载重吨。另外新船价格指数来看,受供给端船厂产能限 制,Clarksons新船价格指数于2021年实现大幅攀升。2022年高点水平较2009-2019 年低位中枢值提升约22.4%。本轮造船业量价双增上行趋势延续有力。

中国造船市占率强势崛起,中韩两国寡头竞争格局成型。根据Clarksons百万载重吨 口径统计,2006-2021年,日本新订单占比从21.35%下跌至10.14%,逐步退出造船 业竞争。中国与韩国市场占比分别从30.41%、31.43%快速上涨至49.29%、35.70%, 成为造船行业的主要生产国家。另外从船型角度来看,中国造船已基本完成主流船 型覆盖,未来在LNG高端船型建造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。公司角度来看,近年中国船舶订单市占率显著提升。根据Clarksons报告数据,以CGT 口径来看,2016年,中国新接单和在手市订单占率分别仅1.82%、2.24%;截止至 2022年12月,中国新接单和在手市订单占率上涨至21.01%和17.92%。经历多年发 展,中国船舶新接单及在手订单市占率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。

(二)海油工程:海外需求加速复苏,新国企改革有望释放盈利能力

原油价格高位运行,国内外海洋油气投资与生产加速推进。全球情况来看,伴随本 轮油价上行,全球海洋油气投资金额以及新获批开发项目金额均呈现高速增长。国 内方面,2019年起“七年行动计划”有力推进下,中海油增储上产成果显著,资本 开支持续上行带动油气年产量稳健提升,切实肩负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重大使命任务。上游开发需求稳步传导,海工油气装备建造需求旺盛。根据RYSTAD ENERGY统计, 预计2023年起全球将共计交付海洋钻机54座,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36座、浮式钻井 平台18座。另外从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来看,预计2023年全球将实现15艘FPSO交付, 2024-2025年共交付19座。

海油工程国内+海外营收同步大幅扩张,公司盈利能力加速改善。根据公司2022年 年报披露,海油工程总营收再创新高,达293.6亿元,同比增长48.3%;国内与海外 增速分别为46.2%/ 35.3%;公司盈利弹性显现,2022年归母净利润金额达14.6亿元, 同比提升293.5%,归母净利润率为4.96%,较2021年实现显著修复。新签订单量保持高位,海外市场新订单规模开启增长。2022年海油工程新签订单总 规模为256.4亿元,其中国内新订单213.8亿元,同比小幅下滑;境外新订单受益全 球油气加速上行,达42.47亿元,同比增长328.3%。另外工程作业量指标来看,公司 2022年陆地建造、海上安装作业量均持续稳健攀升,已基本接近上轮最高值水平。

海外新签订单加速改善,订单规模与毛利润率同步提升。公司2022年海外市场拓展 持续取得良好成果,新承揽项目众多。此外公司海外业务毛利润率同步出现改善, 提升8.74个百分点至5.58%水平。未来伴随全球油气顺周期加速上行,公司在海外市 场新订单量将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,持续带动盈利能力改善。

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来临在即,国有海工油服企业将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 和盈利能力提升。国资委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经验成果交流会议,介绍国企改革 下一阶段重点工作:(1)加强国企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功能作用;(2)提高国企 核心竞争实力;(3)提高国企资产收益率水平;(4)抓好完善机制、重组整合等方 面的改革任务。作为海工油服头部国企,新一轮深化改革工作叠加行业需求扩容, 公司的盈利能力优化空间大,确定性相对较高。


【关闭本页】